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东报智库·调查|东莞非遗发展报告④:五大对策建

来源:智库时代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6月10日,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东莞的茶园游会和莫家拳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至此,东莞市形成国家、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6月10日,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东莞的茶园游会和莫家拳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至此,东莞市形成国家、省级、市级、镇街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市级名录以上146项,其中含省级以上名录44项,国家级名录10项。有5人被评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9人被评为广东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3人被评为东莞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人类非遗的节日。为此,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东莞非遗宣传推广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东莞日报社)联合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开“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调查”,发布《东莞非遗发展排行榜》。本次调查面向全市各镇街(园区)、各年龄阶段人群广泛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155份。调查主要围绕东莞非遗地域分布情况、非遗传承发展现状、非遗社会认知度、非遗产品消费意愿等方面,对东莞非遗发展情况展开调查。

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采取问题导向,积极补短板、强弱项。近年来,东莞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一代代非遗传承人和非遗社会工作管理者、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呈现出可喜的面貌。非遗这一概念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传承保护体系逐渐完善,非遗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日益浸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需求中。但不可忽略的是,扶持力度不足、机制不健全、公众意识淡薄、传承人青黄不接、产业化水平低、缺乏创新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碍东莞非遗发展的难题。因此,基于此次调查,综合专家意见,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如下: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与落地实施的有效衔接

东莞通过历年的挖掘、整理、申报,已逐渐形成了国家、省、市、镇村(社区)四级非遗保护体系。2021年1月,东莞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有效期至2024年1月31日。在有效期内,应尽快加强该办法的宣传推广,着力推动办法落地实施。各镇街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更为细致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政策落地、落细。市级层面应将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与我市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相互融合,并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考虑其中,不断完善非遗传承保护有关政策法规,充分结合新时期非遗文化实际发展规律,逐渐健全我市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体系。

此外,东莞尚没有专门针对非遗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对非遗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足。建议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大对非遗产业的扶持力度,提振非遗传承人和社会各界对非遗产业化发展的信心。建立健全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非遗产业监管机制、非遗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等,为东莞非遗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进一步普及非遗教育,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氛围

本次调查显示,东莞非遗发展社会关注不够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非遗文化源于人民群众,是群众生活不断发展而创造的,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议进一步推动东莞非遗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单位、进企业等非遗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非遗进校园”师资能力建设,组建非遗传承人宣讲队伍,鼓励非遗传承专业人员走上讲台宣传非遗。

除了政府部门引导,还需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媒体等多方力量的带动作用,广泛组织形式多样的非遗保护宣传活动、非遗项目培训、展览或者演出等,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非遗传承保护的参与感。紧跟潮流用好偶像效应,借助非遗领域意见领袖、专家学者的力量,并注重培养东莞本土非遗领域意见领袖,通过他们的号召,普及非遗教育,使公众对非遗传承保护有全新认识,在全市范围内掀起热爱非遗文化的热潮。

通过树立典型,选取东莞传承保护工作做得较好的镇街、发展情况较好的非遗项目,适当纳入学校非遗教育教材,以及课程设计中。在评选评优过程中,充分号召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并通过优秀项目巡演、先进经验宣讲,强化教育引导,在全社会营造自觉参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良好氛围。在普及非遗教育和宣传引导过程,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适应传播潮流,以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普遍喜爱的话语方式,让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逐渐渗入现代生活,潜移默化提高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的社会关注度。

文章来源:《智库时代》 网址: http://www.zksdbjb.cn/zonghexinwen/2021/0616/1285.html



上一篇:【智库圆桌】现代物流体系建什么
下一篇:面包车也能豪华?80年代的丰田小霸王欣赏

智库时代投稿 | 智库时代编辑部| 智库时代版面费 | 智库时代论文发表 | 智库时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智库时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