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智库动态|“双碳”目标下,生态环保产业需向

来源:智库时代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尽管人类目前还在和新冠疫情做生死决战,但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更长期、更深层次的危机。”4月19日举行的“2021中国环境技术大会”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

“尽管人类目前还在和新冠疫情做生死决战,但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更长期、更深层次的危机。”4月19日举行的“2021中国环境技术大会”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政,在题为《中国碳达峰中和目标与路径分析》的主旨报告中说:“人类未来的命运实际上掌握在自己手里,取决于我们能否主动采取行动,让造成的危害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2015年,黑龙江的双鸭山煤矿。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以“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正是当下环境领域最为明确和迫切的任务之一。本次大会主题是“构建生态环保产业新发展格局”。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慕尼黑博览集团、中国环博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来自政府机构、研究院所、产业部门的与会者,各自分享了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技术路径。

这对应着新的产业格局。按照清华大学的估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光是能源系统的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可能就需要100万-138万亿,相关的公交能建等投资要增加到27-37亿,而总的投资可能需要174万亿。这一方面是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巨大的风口和投资机会。

李政指出,碳中和意味着,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消费要大幅降低,非化石能源要大规模发展。不应把“环境治理”和“碳中和”割裂来看,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都服务于建设现代化国家生态文明的任务。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指出:“发达国家先完成了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然后再完成环境治理,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最后才开始应对气候变化等。中国现在既要推进经济发展,又明确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环境治理任务没有完成,生态保护修复还需进一步加强。实际是几项任务协同推进。未来几年非常重要。经济通过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式,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35年,我们不仅是经济强国,也是一个生态文明强国。”

2020年7月,上海滨江开发沙盘。

王金南提出,当下环境治理工作面临几项挑战: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生态环境的结构性矛盾、部分领域的问题仍然突出,以及政策方面,绿色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不健全,相关责任主体内生动力没有有效激发,生态环境市场机制不完善,信息化能力还有待加强。

工业节能低碳发展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重点强调了工业园区的减碳潜力。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形态和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工业园区是新时期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承载平台。从能效消费结构来看,201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但能源消耗占了全国能效消耗的66%。

他指出,工业园区工业生产集中,能源需求量大,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且共享相应的能源供应、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由此,可通过产业共生网络和产业链,开发新型低碳技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快速发展。此外,工业园区这些年来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对象,可成为推动工业领域减污降碳最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进而,李永红提出几点建议。第一,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实现园区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统一采集,相互补充交叉,以大数据管理,完善监督监管体系。第二,以项目环评为抓手,在环评准入条件内,增加能耗与碳排放约束条件,注重节能低碳项目引进,从源头上做好碳的增量管控。第三,以清洁生产审核为契机,推动源头削减,生产全过程控制,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关键是构建园区内企业间产业共生网络和绿色供应链,加强资源和物料循环利用,实付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第四,开展园区低碳水自评和减污降碳协同方案制定,基于国家公布的碳核算方法,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核算园区碳排放。第五,加强园区智慧化建设,提升能源消耗和环境治理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融合能源环境物流金融等环境管理模块数据,实现更为精细动态的智慧化管理。

环境治理的智慧化、数字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生态环境部科技财务司副司长付川表示,为强化科技支撑,已启动“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重点任务的梳理凝练工作。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六方面:一是开展环境问题成因机理以及时空和内在演变规律等前沿基础研究,提升科学认知;二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监测、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精准治污能力;三是开展生态环境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与制度等方法体系研究,提升依法治污水平;四是开展区域全过程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提升系统治理和保护水平;五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与布局优化、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等,提升科技源头创新水平;六是大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提升解决生态环境实际问题的水平。

文章来源:《智库时代》 网址: http://www.zksdbjb.cn/zonghexinwen/2021/0430/1153.html



上一篇:高校智库又添新成员,“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研究
下一篇:中巴智库探讨中国治国理政经验

智库时代投稿 | 智库时代编辑部| 智库时代版面费 | 智库时代论文发表 | 智库时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智库时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