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智库|城市“人设”时代,需建立城市“共同意

来源:智库时代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创 杨弃非 张易武 城市进化论 收录于话题#城思13个 《成都》带火的“玉林路”,火得比《成都》这首歌还要久一些。 去年,一张巨幅老虎头像摄影作品,出现在玉林西路居民楼两面

原创 杨弃非 张易武 城市进化论 收录于话题#城思13个

《成都》带火的“玉林路”,火得比《成都》这首歌还要久一些。

去年,一张巨幅老虎头像摄影作品,出现在玉林西路居民楼两面分开的墙壁上。这是中法环境月下“丛林在街角”摄影展的一部分,城市街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展厅,驻足观看的市民也变成画面的一部分。市井的私人生活与宏大的公共叙事之间,由此产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图片来源:成都芳草街道办事处官方微信号

4月7日,在一场名为“日常成都:公私之间”的论坛上,建筑师刘家琨再次提及这次“快闪”摄影展。他更在意“画布”的部分——展览所在的玉林小区,模糊了传统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分界,没有“孤岛”式楼盘,历史形成的一个个“单位”互相独立,又共同构成统一的“小区”。独特模式下,艺术家和年轻创业者纷纷聚集,成为一道蔚然的风景。

城市话题总在公与私的讨论中推陈出新。在方所创始人毛继鸿口中,这家书店的诞生,正是源于其推动商业空间向公共空间转化的努力,在那之后,类似附带公共区域的新式书店愈加成为大城市商业中心的“标配”。而作为商业的载体,建筑设计的思路,同样越来越多来自公私之间的融合性和转换性上。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当下,再次探讨公与私,或许能为城市新一轮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挖掘城市特质,

要将真实的日常生活解放出来

一种倾向是,随着城市不可避免地走向绅士化,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开始向不同城市的特质聚焦。基于地方文化的研究学派不断在各个城市设立,“烟火气”“市井文化”成为新一轮城市宣传的高频词。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今挖掘出的“市井文化”,是否还能真正代表城市特质?

半个世纪前,德国社会学家西奥多·阿多诺曾提出“文化工业理论”。他以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指出,“文化工业把古老的东西和熟悉的东西熔铸成一种新的质”,在此逻辑下,文化工业让文化沦为商品、占领日常生活,使人被异化为“概念上的人”,日常生活成为小商务和家庭承包方,从属于市场和管理的主导力量之下。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王辉发现,当时阿多诺作出的论断,正在当今的中国城市中成为现实。

一个例子是成都的茶馆文化。他指出,过去茶馆的存在源于热水的稀缺,当地人从早起刷牙洗脸、到睡前洗脚都是在提供热水的茶馆中完成的,茶馆承载了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茶文化被逐渐包装成一种商品,逐渐脱离了原来的生活需求,更多是为了利润服务。改头换面的茶文化,很难再与“市井文化”发生关联。

问题出在哪儿?

在对比成都的两个标志性文化地标——成都远洋太古里和西村大院后,王辉找到了一种可能的答案。

成都远洋太古里 图片来源:张建 摄

“基于大慈寺的高端商业项目太古里,虽然从空间品质到内容品质都无可挑剔,但是这张特殊的‘名片'具有不可复制性。”王辉指出,“以太古里的全球化名店为例,一个城市最多只能有几处,而真正的日常消费并非太古里所要面对的问题。这种凤毛麟角的商业空间模式,又很容易被误操作为城市升级的样本,从而造就了‘使用不起'的城市。”

西村大院则代表了另一种商业形态。

与普通以中间高建筑为核心、功能逐渐向边缘递减的商业中心综合体不同,西村大院三面围合,一面设置了两条巨型立体跑道,院中是开阔的公共空间、竹林与足球场。据设计者刘家琨总结,这个巨大的院子“能有些想象,能带来那种公共性、包容性和集体共享”。

图片来源:家琨建筑

“他只是设计了书架,让浩瀚的生活海洋和使用者无尽的创造力来完成书架上的内容。”

在王辉看来,西村大院由此提出了一种“定位于草根的城市升级之路”,把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美化城市的手段,“这是当前中国城市化中最需要的一种逻辑思维,即以普通市民的消费力为依据来制定城市的升级模式”。

换句话说,要真正找到城市特质,还原真实的人、将真实的日常生活从文化工业的“格式化”中解放出来,城市首先需要改变原来惯用的一整套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智库时代》 网址: http://www.zksdbjb.cn/zonghexinwen/2021/0412/1077.html



上一篇:2021“车企新能力智库共创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教师团队:展

智库时代投稿 | 智库时代编辑部| 智库时代版面费 | 智库时代论文发表 | 智库时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智库时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