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库时代》栏目设置[06/28]
- · 《智库时代》收稿方向[06/28]
- · 《智库时代》投稿方式[06/28]
- · 《智库时代》征稿要求[06/28]
- · 《智库时代》刊物宗旨[06/28]
山东非遗研究智库用田野调查促“文化双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山东省非遗研究基地工作座谈会在山东大学召开。苏锐摄 3月30日,山东省非遗研究基地工作座谈会在山东大学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各省级非遗研究基地和相关高校紧密结
山东省非遗研究基地工作座谈会在山东大学召开。苏锐摄
3月30日,山东省非遗研究基地工作座谈会在山东大学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各省级非遗研究基地和相关高校紧密结合自身职责,积极投身非遗研究工作,全省非遗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
成立了一批非遗研究机构和平台。山东各高校、各科研院所紧紧依托学科优势和教学需要,成立一批非遗研究机构和平台,有力推动非遗研究工作的开展。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是国内最早有独立建制、民俗学体制规模最大的民俗学专业研究机构,拥有民俗学、民间文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个学科平台,拥有《民俗研究》双月刊、《节日研究》等3个学术出版平台,拥有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单位、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单位等3个学会平台,先后获批原文化部中国节日文化研究基地、山东大学重点智库基地·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乡土文化研究中心,承担大量国家、省重点课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中国民艺博物馆、中国民艺研究所,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立非遗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文旅融合研究中心和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等4个院属科研机构,从不同层面开展非遗研究。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成立非遗所,正启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和山东省非遗项目、传承人、资金申报及管理平台。山东建筑大学建立了体现齐鲁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和展览馆。
培育了一大批非遗研究人才。山东各院校、各科研院所积极推动非遗专业课程设置、加大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一大批非遗研究人才。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拥有民俗学、民间文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非遗研究人才优势明显。菏泽学院依托本地特色文化,设立戏曲表演专业,招收山东梆子、枣邦专业学生,推动戏曲传承。曲阜师范大学在“设计学”硕士学位中,设立了“造物文化与设计实践综合研究”学科方向。山东艺术学院开展了文化遗产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校26个本科专业,50余个专业方向均开设民间艺术相关课程,成立了现代手工艺术学院,设有纤维艺术、金属工艺、陶瓷艺术等7个专业方向,培养一大批非遗专业人才。
涌现出一大批非遗研究成果。围绕黄河、大运河、齐长城、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省重大战略,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济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各院校围绕非遗这一主题,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等,涌现出一大批有分量、质量高的论文、专著,形成大量的田野调查报告。山东大学《中国乡村文化传承创新亟需激活村落共享传统》等成果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参事室采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持、承担国家及部省级课题和中外合作项目60余项,出版著作80余部。山东中医药大学依托全国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华北片区分中心筛选出200余项拟保护的中医药传统知识项目,建立山东省中医药传统知识档案,建成了山东省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和数据库。
建立了一批非遗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聊城大学等承担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目前山东共有3个国家级、6个省级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院校。自2015年开展研培工作以来,山东共举办60余期培训班,直接培训3100多人,延伸培训多人,大规模、多领域提高了传承人的传承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山东艺术学院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非遗教学标本陈列室、装裱传拓实验室、陶瓷修复实验室等系列文化遗产保护转化实验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在全省建立了20多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依托本校学科和人才优势,积极推动研培成果转化,成效显著,起到了“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以非遗为主体,建立工作室和非遗空间,为大学生开展非遗文创提供了平台载体,取得了很好成效。
山东于2008年命名了包括山东大学在内的7个省级非遗研究基地。自设立以来,以山东大学为代表的非遗研究基地紧紧围绕国家、省重大战略决策,遵循非遗保护传承规律,紧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非遗研究工作,涌现了一大批非遗研究成果,为山东非遗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学术保障。
文章来源:《智库时代》 网址: http://www.zksdbjb.cn/zonghexinwen/2021/0331/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