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搭建情境支架促进深度阅读

来源:智库时代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支架式教学理论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是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线索或者提示,即支架,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支架式教学理论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是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线索或者提示,即支架,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学生主要通过具体思维来获取知识和经验,情境创设具有一定的生活真实性,能够生动有效地对接文本,对接生活,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学习环境。以情境支架为支撑,能够促进学生从具体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促进学生走向深度阅读。

一、搭建与文本对话的情境支架

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过程是一个理解和认知的过程。统编语文教材为对话提供了诸多情境素材,教材中的单元导读、课文导语、泡泡提示、课后习题等都是具体可感的情境支架资源,巧妙地将其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去年的树》一课教学实录(节选)。

师:同学们把书翻到27页,大声朗读单元提示。

生:“乘着想象的翅膀……听星星唱歌。”

师:很有诗意的单元提示啊,你从如诗一样的学习内容提示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呢?

生1:这个单元要学习的是童话。

生2:童话是“奇妙的王国”。

生3:在童话世界中“花儿会跳舞”。

师:童话充满了无尽的奇幻色彩,带给我们无尽的阅读享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童话是《去年的树》,根据题目,结合单元提示中童话的特点,发挥你的想象,说说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生4:故事中的大树一定会说话。

生5:大树一定经历了什么,因为题目是“去年的树”,今年的大树一定发生了变化。

师: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从树的用途上想想?

生6:也许变成了火柴。

生7:也许变成了家具。

……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0 页,看课后第二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8:这个故事不止有大树,还有一只小鸟。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利用好教科书的提示要素,创设情境支架,为学生铺设深度学习的第一道桥梁,进而引导学生带着对单元的整体理解、对课文的初步认知走进阅读,是实现深度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搭建与作者对话的情境支架

阅读是一个动态的三边活动过程,文本是媒介,作者和读者的对话才是心灵的碰撞。指导学生阅读时,既要立足文本内容,也要联系作者的生平、成长经历、写作特点、生活情境、思想经验等,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多元了解中走向对文本的准确理解。

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节选)。

师:文中哪里能够体现叶圣陶先生为作者修改文章的仔细?

生1:密密麻麻、到处是红色圈、钩成直线、曲线。

生2:作者用了一个夸张的修辞手法。“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叶圣陶老先生当年为“我”修改的原文。(出示原文)

(生惊讶)

师:如果你是文章中的“我”,看到修改得这样“密密麻麻”的作文,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3:非常激动,但是也会有一些失落感。

师:为什么?

生4:当然是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被认可,修改得多就证明写得不够好。

师:如果你是修改作文的老师,修改了这么多内容你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评语?

生5:会告诉学生写得还不够好。

生6:也会进行简单的鼓励。

师:叶圣陶先生怎么写评语的呢?

(生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叶圣陶老先生对我充满了肯定,这样的评语让我备受鼓舞,内心“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就好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

师:站在作者的立场,我们就会明白那片爬山虎为什么总是那么绿了。

生7:那是一个大作家对一个15 岁孩子的鼓励,是真诚而平等的对话。

生8:这片绿是激发“我”创作的动力。

......

走进文本,对话作者,只有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才能体会到文本的一字一情。教师将作者的创作过程进行还原,为学生创设了对话作者的情境支架,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以感同身受的体验,体会到了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阅读教学也因此走向了深入。

文章来源:《智库时代》 网址: http://www.zksdbjb.cn/qikandaodu/2021/0426/1141.html



上一篇:最初的火焰
下一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研究

智库时代投稿 | 智库时代编辑部| 智库时代版面费 | 智库时代论文发表 | 智库时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智库时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